1商事法律/col/col441/index.html知识产权保护/col/col3922/index.html知识产权预警/col/col4460/index.html
知识产权预警信息2025年8月第1期
发布时间:2025-07-31
【字体:大 中 小】浏览次数:
【打印本页】
1.韩国知识产权局修订《专利法》和《实用新型法》
2025年7月8日,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修订《专利法》和《实用新型法》实施细则的部分内容,自今年7月1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包括将意见陈述期限由原来的2个月延长至4个月,并允许分案申请延迟审查,以提升专利申请人的便利性。
修订要点一:将意见陈述期限延至与其他IP5成员国[1]相当
韩国此前的意见陈述期限比其他IP5成员国的期限短,导致申请人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完整意见,不得不每月提出延期申请,同时还需负担额外费用。为改善此状况,KIPO将意见陈述期限延长至4个月,且如果申请人已提前准备好意见书,也可与期限缩短申请书一并提交,从而加快审查进度。
修订要点二:允许对分案申请延迟审查
根据韩国之前的制度,分案申请是无法提交“延迟审查”[2]申请的。此次修订允许申请人就分案申请提出延迟审查,今后也可根据产品商业化时间灵活制定专利战略,有效提升了制度运用的灵活性。
KIPO表示,本次制度修订是积极倾听申请人意见、提升专利审查程序便利性的重要举措,今后KIPO也将持续推进更加契合申请人需求的专利业务服务创新。
(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信息)
2.欧盟委员会发布通用人工智能实践准则
2025年7月10日,欧盟委员会发布通用人工智能实践准则(The General-Purpose AI Code of Practice),明确安全性、透明度和版权相关义务。
透明度:
该实践准则提供记录所需信息的标准文档,以履行《人工智能法案》中关于透明度的义务;同时,规定了三项措施:
签署方需认可①通用人工智能模型是众多下游人工智能系统的基础,而下游提供商需充分了解这些模型及其能力,以便将其整合到自身产品中;
②若对通用人工智能模型进行微调或其他修改,且微调或修改模型者成为了新的供应商时,透明度承诺仅限修改或微调的部分;
③在不超出本准则透明度章节规定的前提下,向人工智能办公室或下游供应商提供信息时,需考虑市场和技术的发展,持续助力相关部门履职并整合下游模型。
签署方需通过实施以上措施,以履行《人工智能法案》第53条第(1)款(a)项和(b)项,以及相应的附件11和附件12所规定的透明度义务。
版权:
为供应商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履行《人工智能法案》中关于制定符合欧盟版权法的政策这一义务。
①此章节助力履行《人工智能法案》第53条第(1)款(c)项的义务,即通用人工智能模型供应商需制定符合欧盟版权法的政策,但遵守本准则并不等同于遵守欧盟版权及相关权利法律。
②此章节不影响欧盟版权法的适用与执行,其解释权归成员国法院及欧盟法院所有。
③签署方应确认欧盟版权法相关要点。
④此章节中要求采取相应措施的承诺,应与供应商的规模相适应、成比例,并应适当考虑中小企业(包括初创企业)的利益。
⑤此章节不影响签署方与权利人的授权协议。
安全性:
管理系统性风险(即来自最先进模型的风险)的具体前沿实践,包括以下原则:
①生命周期管理原则:采用前沿技术开展多步骤评估与模型评价。
②情境化风险评估与缓解原则:风险评估和缓解需纳入可合理预见的系统架构或集成软件中。
③与系统性风险相称原则:风险评估和风险缓解的审查程度(如文档、报告细节)需与风险匹配,过程应持续迭代,避免重复评估。
④与现有法律整合原则。
⑤合作原则:通过共享协作、多方合作以应对风险。
⑥人工智能安全与保障创新原则:鼓励供应商推进安全保障技术,认可高效替代方案的同等或更优成果。
⑦预防原则:对科学数据不足且难以完整评估的系统性风险,通过参考模型采用率和研发轨迹推断。
⑧考虑规模与能力差异,中小企业可简化合规方式。
⑨所有承诺和措施的解释,都应基于评估和缓解系统性风险的目标。
⑩建立在严重事件发生前跟踪和记录相关信息的流程和措施。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3.美国专利商标局推出外观设计专利审查AI工具
2025年7月17日,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推出DesignVision,这是首个基于AI的图像检索工具。外观设计专利审查员可通过专利端到端(PE2E)检索套件来使用该工具。DesignVision是USPTO为简化专利审查、实现专利审查现代化、减少专利申请等待时间而采取的最新措施。
DesignVision是一款由AI驱动的工具,能够使用图像来搜索美国和外国的工业品外观设计库。该工具可对全球80多个注册机构的外观设计专利、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进行集中访问和合并检索,并根据图像相似性返回检索和排序结果。
USPTO表示,DesignVision将增强而非取代外观设计审查员的其他检索工具,审查员仍可继续使用其他PE2E检索工具和非专利文献检索工具。
(智南针官网)
4.日本调查公司分析脑解码技术专利趋势
近日,日本调查公司Astamuse发布脑解码技术相关专利趋势分析报告,该报告通过追踪技术关键词的演变,分析和预测了该领域的热点技术、未来有潜力成为焦点的技术,并预判了相关技术所处的阶段(起步、萌芽、成长、成熟期)。
从脑解码技术相关专利关键词的年度变化趋势来看,2015年以来,多脑协同(multi-brain)、脑电图神经网络(EEGNet)、脑电—功能性近红外光谱联合成像(EEG-fNIRS)的出现频率较高,属于当前热点技术。另外,跨被试(cross-subject)、生成式(generative)、微观态(micro-state)等领域关键词增长速度较快,标志着脑解码技术正从个性化定制系统向更具普适性的方向发展。
从脑解码技术相关专利的年度申请量国家分布来看,中国专利申请量位居首位,且自2019年起呈快速增长态势,其后依次是美国、韩国、欧盟和日本。同时,中国的专利申请呈明显的实用化导向特征,医疗器械制造商和高校正积极布局消费级脑解码设备研发。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5.江苏发布生物医药领域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指引
近日,江苏发布全国首个生物医药领域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指引(中英双语版),填补了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在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指引空白,为正在加速“出海”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系统性、专业化、全方位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指导。
指引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特点,全面梳理了生物医药领域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条约、五个主要国家市场准入及监管要求,列举了常见知识产权风险,特别是生物医药领域特有的专利期限延长、专利链接制度、药品实验数据等问题,结合18个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诠释目标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要点和风险防控策略。指引还收集了12个国家和地区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全文链接70条,以及93个海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名录,方便创新主体查阅。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