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事法律/col/col441/index.html知识产权保护/col/col3922/index.html知识产权预警/col/col4460/index.html
知识产权预警信息2025年7月第1期
发布时间:2025-07-02
【字体:大 中 小】浏览次数:
【打印本页】
1.中美欧关键技术前沿创新比较
2025年5月22日,布鲁盖尔研究所(Bruegel)发布研究报告《中美欧公司在关键技术前沿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对中国、美国和欧盟的比较》(Which companies are ahead in frontier innovation on critical technologies? Comparing China,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该报告通过识别三项最重要的关键技术——AI、量子计算和半导体,及其细分领域中最具突破性的创新专利,探究中国、欧盟和美国的实体在技术前沿创新中处于何种地位。
不同地区的创新生态系统差异:
(1)美国创新者在量子计算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AI领域也有一定优势,关键创新多来自科技企业,且较为集中。其中,三家企业在三项关键技术领域均名列前茅;
(2)欧洲创新者在所有领域均滞后,但在量子计算领域相对表现较好,排名与中国创新者接近,其前沿创新者大多来自研究机构而非企业;
(3)中国创新者在半导体领域表现更优,三个领域的前沿创新者分布均介于美欧之间。
三大关键技术专利申请的总体趋势:
(1)AI:2019—2023年,中国AI领域专利申请量显著增长,从2019年的2.9万件增至2023年的近6.3万件,远超美国;但在考虑到每件专利的新颖性时,美国专利在许多AI细分领域都更占优势;欧盟实体的专利申请量最少。
(2)半导体:在比较半导体领域的专利总量时,美国占主导地位(每年超21万件);欧盟的芯片专利数量最少。
(3)量子计算:美国在量子计算领域专利数量最多,中国和欧盟紧随其后,且欧盟与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美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创新专利较多。
(编译自布鲁盖尔研究所官网)
2.欧盟委员会通过联合研究中心2025—2027年工作计划
2025年5月20日,欧盟委员会通过联合研究中心(JRC)2025—2027年工作计划(JRC Work Programme 2025–2027),该工作计划划分了25个项目组合,涵盖广泛的政策领域,包括竞争力、能源转型和人工智能治理等。重点如下:
(1)公正、具有竞争力且可持续的绿色转型:该项目组合旨在实现惠及经济、企业和民众的绿色转型,通过设计基于科学的新型数据、方法及工具探索政策方案,与绿色转型及欧盟在竞争力、韧性和公平性方面的新优先事项相结合。
(2)能源解决方案:该项目组合在支持欧洲产业竞争力的同时,提供可负担、可持续且安全的能源解决方案,为2030年至少减排55%的目标铺路,同时支撑欧盟能源独立计划(REPowerEU)和Fit for 55政策,通过分析国家进展报告,推动《能源效率指令》《建筑能源性能指令》落地。
(3)气候中和路径:该项目组合将分析和整合能源与土地部门的模型,助力构建科学支持的气候中和路径,并为监测全球气候提供支持。
(4)核安全技术:该项目组合围绕现有核技术的技能、知识和专业能力,针对核技术的安全使用,开展进一步研究,补充成员国自身的研究计划并支持核政策。
(5)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与创新反应堆系统:该项目组合支持SMRs的开发与部署,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关于SMRs及其他创新反应堆系统如何补充欧洲能源结构的现实视角,确保政策选项有据可依,并支持新成立的欧洲SMRs工业联盟、可持续核能技术平台和第四代国际论坛的工作。
(6)未来交通、出行及相关基础设施:该项目组合旨在预测并支持欧盟交通与出行政策的设计和实施。基于独立且循证的科学专业知识,支持研究并促进创新。
(7)可持续材料与产品:该项目组合旨在提供解决方案,助力可持续和循环材料及产品的使用;依托科技洞察,开发先进材料、优化政策实施路径,并通过增强消费者对创新产品的信任,推动欧盟向兼具循环、韧性、竞争力的经济模式转型。
(8)数字化转型:该项目组合将聚焦新兴数字技术、网络安全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为数字转型的关键领域提供支持,横跨多个核心应用范畴。
(9)AI与数据:作为跨领域技术,AI与数据对医疗、能源、交通等多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虽能提升效率、驱动创新,但也因伦理争议和信任缺失存在风险。该组合聚焦探索创新解决方案,以应对欧洲在技术依赖中面临的挑战,致力于构建兼具卓越性与可信度的欧盟AI与数据生态系统。
(10)竞争力驱动因素:该项目组合旨在通过将经济、社会和技术专业知识与定量定性能力、影响评估工具相结合,强化提升竞争力的系统性分析。
(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信息)
3.美国ITC发布对电子计算设备及其组件的337部分终裁
2025年6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发布公告称,对特定电子计算设备及其组件(Certain Electronic Computing Devic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调查编码:337-TA-1382)作出337部分终裁:本案行政法官复审后确认,本案不存在侵权,终止本案调查。
中国台湾地区ASUSTeK Computer Inc. of Taipei, Taiwan、美国ASUS Computer International of Fremont, California为列名被告。
(编译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官网)
4.联邦法院放宽ITC专利诉讼门槛 制药与生命科学行业迎来新机遇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近期两项关键判决,显著放宽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专利侵权诉讼中“国内产业”经济要求的认定标准,为长期受限于严苛规定的制药和生命科学公司开辟了维权新路径。
法律标准重大变革。2025年3月,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Lashify案中裁定:ITC必须将申诉方在美国的非制造类投入(如仓储、营销、销售、质量控制及人力成本)纳入“国内产业”经济要素考量,且涉案商品无需在美国制造,推翻了此前将此类企业视为“纯进口商”而无诉讼资格的传统立场。此前,ITC长期排除这些支出,导致海外生产的制药企业难以满足诉讼门槛。2025年2月的武汉禾元案进一步明确:若申诉方100%在美国本土完成制造与研发,即使投资总额较低,亦可满足国内产业要求,为小型生物技术公司降低了维权成本。
行业影响与行动建议。新规将直接惠及两类企业:一是拥有国际业务的大型药企,其在美监管费用、质量保证、物流推广等非制造支出现可成为诉讼依据;二是专注本土研发的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其有限投资因制造本地化而获认可。ITC因其程序快捷(通常12-18个月结案)且可发布进口排除令,成为应对海外侵权产品的有力工具,尤其适用于专利执法困难或侵权者隐匿的国家。建议专利权人重新评估专利策略,而被诉企业需调整应诉方向,重点质疑申诉方在美支出的“实质性”而非类别。
此次判例标志着ITC专利执法生态的重大转向,预计将激发生命科学领域诉讼活动显著增长,重塑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格局。
(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
5.江苏出台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实施方案
近日,江苏金融监管局、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从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组织保障四个方面对江苏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作出具体安排。
《实施方案》明确了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价值评估、交易机制、金融服务、金融协作机制5个方面15条重点任务。在健全知识产权交易机制方面,支持有条件地区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处置基金,由具备资源整合能力的机构对出险贷款质物进行收储、运营。在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方面,支持探索知识产权资产支持证券(ABS)、资产支持票据(ABN)、知识产权信托、知识产权融资租赁等业务模式。支持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开展“专利产业化+认股权”试点。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基本建成规则全面明确、服务便捷高效、信息共享畅通、体制机制完备、具有江苏特色的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形成运行良好、丰富多元、支撑有力、系统安全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